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pronunciation of a Chinese or Japanese word.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. | ||||||
和製漢字的中文或粵語讀音常常會引起爭議,好像「峠」、「込」、「辻」、「栃」等。但有一些卻不是和製漢字,而是二戰後日本官方公佈的「新字体」,只是因為華語使用者對那些經簡化或修改的漢字出現誤解而引起,就好像這次的主題──渋谷的「渋」。 | ||||||
渋 | ||||||
由於「渋」與「涉」外形相似,「涉」字經常被華語使用者用來直接取代「渋」。因此常常均會聽到「渋谷」被唸作「涉谷」!國語還好,「渋」的正音與「涉」是蠻相似。可是廣東話呢?!「渋」卻與「涉」的讀音相距甚遠。 | ||||||
「涉」也有其日文新字体,那就是「渉」,比華語漢字多了一點(、),「止」下從「少」,而非「𣥂」。因此新字体不一定是由旧字体「簡化」而來,也有可能多加了筆劃。 | ||||||
其實「渋」字,「止」下不是「少」,也不是「𣥂」,而是四點。在日本新字体設計理念裡,兩點(冫)是重覆上面的字符,而四點便是重覆兩次的意思,也就是說「渋」其旧字体實際為「澁」,「渋谷」在推行新字体前就是寫作「澁谷」。 | ||||||
在華語裡「澁」是「澀」的異體字,可是日本卻剛好相反,「澁」在旧字体裡被定為正體字,「澀」反而是異體字。「渋」其實就是「苦澀」的「澀」。以四點替代兩個重覆字符的例子還有「摂」(攝),但因為「攝」在華語及日文裡均為常用字,華語使用者才不會出現誤讀,而「澁」卻是生僻字,因此才有誤用別字的情況。 | ||||||
補充資訊: | ||||||
|
Let share my travel experience in everywhere, let's say Taiwan, Japan, Europe, Thailand, Sri Lanka, China... 大家好!我是松本正一,香港人,目前位置在英國。不論遠近,每年最少要去一次遊行。到最多的地方就是台灣,最喜歡日本……經歷不算豐富,只想分享自己旅遊過程……^^ Instagram:tony.matsu facebook:松本正一(@matsumototravel)
渋谷的中文是「澀浴」,不是「涉谷」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日本比香港的止痛藥有效?
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custom of Hongkongers in purchasing painkillers.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. ...

-
中文版請按此 Date: 7th January 2025 (Tuesday) After ch...
-
中文版請按此 Date: 2nd January 2025 (Thursday) Today marks the e...
-
中文版請按此 Date: 4th January 2025 (Saturday) ..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