渋谷的中文是「澀浴」,不是「涉谷」

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pronunciation of a Chinese or Japanese word.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.
 
 
和製漢字的中文或粵語讀音常常會引起爭議,好像「」、「」、「」、「」等。但有一些卻不是和製漢字,而是二戰後日本官方公佈的「新字体」,只是因為華語使用者對那些經簡化或修改的漢字出現誤解而引起,就好像這次的主題──渋谷的「渋」。
 
 
由於「渋」與「涉」外形相似,「涉」字經常被華語使用者用來直接取代「渋」。因此常常均會聽到「渋谷」被唸作「涉谷」!國語還好,「渋」的正音與「涉」是蠻相似。可是廣東話呢?!「渋」卻與「涉」的讀音相距甚遠。
 
「涉」也有其日文新字体,那就是「渉」,比華語漢字多了一點(、),「止」下從「少」,而非「𣥂」。因此新字体不一定是由旧字体「簡化」而來,也有可能多加了筆劃。
 
其實「渋」字,「止」下不是「少」,也不是「𣥂」,而是四點。在日本新字体設計理念裡,兩點(冫)是重覆上面的字符,而四點便是重覆兩次的意思,也就是說「渋」其旧字体實際為「澁」,「渋谷」在推行新字体前就是寫作「澁谷」。
 
在華語裡「澁」是「澀」的異體字,可是日本卻剛好相反,「澁」在旧字体裡被定為正體字,「澀」反而是異體字。「渋」其實就是「苦澀」的「澀」。以四點替代兩個重覆字符的例子還有「摂」(攝),但因為「攝」在華語及日文裡均為常用字,華語使用者才不會出現誤讀,而「澁」卻是生僻字,因此才有誤用別字的情況。
 
補充資訊:
 
1. 讀音:(國語)ㄙㄜˋ/sè,(粵語)gip3
2. 「渋」的倉頡碼為「水卜一人」
 
 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日本比香港的止痛藥有效?

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custom of Hongkongers in purchasing painkillers. Content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. ...